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课程简介 >> 正文

《中共党史》教学大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5-11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共党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G9001133

课程名称:《中共党史》

课程类别:选择性必修课

学时数:16学时

学分数:1学分

适用专业:全日制本科一年级学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中共党史》是全校各专业学生的选择必修课,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目的和任务

通过开设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掌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教学,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历史规律的认识,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教学基本内容

专题一 开天辟地撑起救国大业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状况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失败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熟悉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了解党在创立时期的活动及其经验教训。

主要内容:

一、近代史上的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

二、“五四运动”开启新民主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四、南陈北李发起建党

(一)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条件

(二)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

(三)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五、工农革命曙光初照

(一)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二)工人运动的高潮和农民运动的初步开展

专题二改天换地奠基兴国大业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党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总结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正确认识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对执政党建设的重大意义;理解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特点及其重大历史意义,明确这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的一条适合中国具体实际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主要内容:

一、站起来,中华民族的新生

二、执政之初的考验与党的任务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三、抗美援朝,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四、重整河山,全面恢复国民经济

(一)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二)调整工商业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五、政治制度的确立为新中国奠基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六、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确立的意义

专题三 激情燃烧曲折探索廿年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深刻认识党的八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了解这一时期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总结党在这一时期积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正确分析党在这一时期指导方针上的偏差和失误,认识“左”倾错误的危害,提高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自觉性;由于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现成经验,发生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严重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要内容:

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一)《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

(二)《论十大关系》的意义

二、党的八大与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党的八大宣告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新时期的开始

(二)党的八大后的进一步探索

(三)“一五”计划重大成就

三、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的暴风骤雨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

(二)全党整风

(三)反右派斗争

四、在“大跃进”的潮起潮落中偏离正轨

(一)“大跃进”的发动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三)初步纠“左”的努力

(四)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

五、三年困难时期和全面调整

(一)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局面

(二)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六、一场南辕北辙的“大革命”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二)对错误进行科学分析

七、二十年砥砺前行的成就与教训

专题四 改革开放开启富国大业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深刻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学习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刻学习和认识这一决议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开启了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新征程。

主要内容:

一、高考的恢复与科学的春天

(一)恢复高考

(二)科学的春天

二、冲破思想禁锢,迎来真理标准大讨论

(一)“两个凡是”与实事求是之争

(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

四、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五、拨乱反正与新局面的开创

(一)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二)调整社会关系

(三)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

(四)新局面的开创

六、改革开放在春潮涌动中起步

(一)国民经济的调整

(二)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展开

(四)创办经济特区

专题五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了解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力谱写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主要内容:

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彰显真理力量

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四、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八、建设美丽中国

九、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十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二、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十三、从新的起点迈向新的辉煌

四、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社会实践是《中共党史》专题教学相配套的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化提升,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课是教学内容的延伸,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社会实践的安排:一次课3个学时,形式包括一是实地参观或调查,比如革命纪念馆;二是观看影像资料,如红色教育影片,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引发思考,三是举办学术讲座或读书讨论会,如邀请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或是举办读书讨论会,加强师生的交流思考。

社会实践的考核方式:根据具体采取的形式,组织班级学生讨论、汇报发言,或是撰写观后感报告。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与声像教学、课堂讨论相结合。

六、参考书目

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国大革命史》王宗华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3、《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卷) 军事科学院主编 .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版。

4、《两种命运的决战》肖生生 .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胡绳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年版。

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 ,1981年6月。

7、《邓小平文选》( 1-3卷) 邓小平. 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8、《中国改革开放史》中共中央党史办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10.《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中共中央党校组织编写,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

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