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课程简介 >> 正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5-11 [来源]: [浏览次数]: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供全校各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说明、宣传和教育。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网络学习和实践教学为辅,通过专题讲授、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等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国情和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实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2.1 了解国内外主要形势,明确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

2.2 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现阶段的调整和变化,对国家重大举措出台的前因后果有较为准确地理解,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大局观。

2.3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解决现实问题,对热点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政治立场。同时,具备国际视野以及对国家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有更为清晰地了解

3.成绩评定方式

以客观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我们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包括线上学习考查(专题学习15%+作业完成5%)占20%,理论主课堂占60%(课堂表现20%+小论文作业40%)、实践体验占20%(实践活动任务)等3项评价模块,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全面、客观和系统地评价。

4.本课程选用的教材

[1]《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

[2]《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进度安排

课堂模块

学时

教学任务

教学形式

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

理论主课堂

36学时

根据教育部每个学期教学要点进行集体备课,完成专题学习。

课堂为主

课程考查(60%)

教学目标1,2,3

实践大课堂

12学时

学生围绕着理论课堂所讲的专题,结合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进行实践调查或社会实践体验

实践基地和社会实践

实践考查(20%)

教学目标1,2,3

网络新课堂

16学时

或32学时

培养学生对国内外形势以及国家政策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平台(对分易)

或专家讲座(腾讯会议)

线上考查(20%)

教学目标1,2,3

总计

64学时或80学时

附:课程理论课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理论课教学大纲

(供所有专业使用)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指导思想: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说明、宣传和教育。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通过专题讲授、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等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国情和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形成“四个意识”。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动。本课程分专题进行教学,每讲均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并积极主动地思考,课下吸收并实践。本课程与传统课程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理论性和时效性较强。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制定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育部和广东教育厅下发的每学年“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的实际情况。授课内容主要是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国外“形势与政策教育”,各学期具体教学内容由教师集体备课会议讨论决定。

2、考查:大一大二线下理论学时为36学时,每个学期理论9学时,四个学期共36学时。第四学期最后一节课随堂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以百分制评定成绩。本科学生大一大二理论课学习模块成绩为四个学期的平时成绩40%+作业考查60%=100分,占课程总成绩60%。

3、本课程辅助教材采用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出版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

内容为:

专题一: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3学时)

【掌握】:

1、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熟悉】:

1、能熟练运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分析我国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了解】

1、我国国情和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专题二: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3学时)

【掌握】:

1、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熟悉】:

1、能熟练运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分析我国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了解】

1、我国国情和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专题三:国外“形势与政策”教育(3学时)

【掌握】:

1、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熟悉】:

1、能熟练运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分析我国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了解】

1、我国国情和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附: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实践课教学大纲

(供所有专业使用)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1.指导思想: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说明、宣传和教育。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通过专题讲授、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等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国情和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形成“四个意识”。

教学目的:实践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和“‘两个课堂’、‘两支队伍’相结合”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在教学改革中,把实践教学纳入整个教育改革,其目的是深化课堂理论教学,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围绕当年社会热点,开展新政策带来的新变化进行调研。

【实践形式】实地调查、走访、访谈等

三、使用教材

自编教材

四、实践教学要求

要求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考察或调研,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内化为心,外化为行。

课程采用小组环节与个人环节。选择小组环节的同学,以班级为单位,根据自愿原则,分成2~4个为组的学习小组,并推荐小组长一名。4年内,最后一个学期之前完成实践任务。

【考核标准】由任课老师进行考核:

(1)小组方案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10分)

(2)小组团队精神强,全员参与,走访过程不流于形式。(10分)

(3)考察过程材料真实、丰富。(30分)

(4)小组总结和小组成员个人心得深刻。(50分)

【提交材料】小组方案、走访过程材料、小组总结和小组成员个人心得。

(1)小组方案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10分)

(2)小组团队精神强,全员参与,走访过程不流于形式。(10分)

(3)参观过程材料真实、丰富。(30分)

(4)小组总结和小组成员个人心得深刻。(50分)

四、成绩评定方式

注重形成性评价,实践环节成绩占最终总评分的20%计入总成绩;实践教学成绩的具体考核方式见各项目考核标准。

五、学时:共12学时。

课程网络学习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网络课堂教学大纲

(供所有专业使用)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指导思想: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说明、宣传和教育。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通过专题讲授、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等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国情和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形成“四个意识”。

网络课堂是“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需求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将现代技术融入教学中,用新技术教,引导学生通过新技术“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正在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常态。在教学改革中,把网络教学纳入整个教育改革,其目的是拓展和深化课堂理论教学,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大学生通过网络课堂的学习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通过聘请校外知名专家以讲座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国家的政策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网络教学要求】教师每学期根据教育部关于该课程教学要点开展集体备课,将与专题讲授相关的内容上传至教学平台,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并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并结合专题的难点和重点,录制短视频,每个视频大约10分钟,上传到教学平台供学生学习;另外根据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形势与政策课要实行“形势与政策”课特聘教授制度,选聘社科理论界专家、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行业先进模范等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要求,我们将定期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以开设讲座的方式,通过腾讯会议为大家解读国家最新的政策和国内外形势。

【学习形式】超星平台、对分易平台、腾讯会议

【考核标准】学生完成平台的学习任务,并回答完问题,完成网络课堂学习。

三、使用教材

自编教材

四、网络新课堂教学要求

【网络学习要求】四年制本科生大三大四一共四个学期,每学期两次课,每次两学时,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学时共16学时。五年制本科生大三大四一共四个学期,每学期两次课,每次两学时,大五阶段,每个学期两次课,每次8个学时,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学时共32学时。

【学习形式】超星平台、对分易平台、腾讯会议

【考核标准】学生完成平台的学习任务,并回答完问题,完成网络课堂学习。

五、考核评价

网络课堂环节成绩占最终总评分的20%计入总成绩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供全校各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说明、宣传和教育。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网络学习和实践教学为辅,通过专题讲授、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等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国情和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实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2.1了解国内外主要形势,明确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

2.2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现阶段的调整和变化,对国家重大举措出台的前因后果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大局观。

2.3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解决现实问题,对热点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政治立场。同时,具备国际视野以及对国家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有更为清晰的了解

3.成绩评定方式

以客观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我们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包括线上学习考查(专题学习15%+作业完成5%)占20%,理论主课堂占60%(课堂表现20%+小论文作业40%)、实践体验占20%(实践活动任务)等3项评价模块,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全面、客观和系统地评价。

4.本课程选用的教材

[1]《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

[2]《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进度安排

课堂模块

学时

教学任务

教学形式

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

理论主课堂

36学时

根据教育部每个学期教学要点进行集体备课,完成专题学习。

课堂为主

课程考查(60%)

教学目标1,2,3

实践大课堂

12学时

学生围绕着理论课堂所讲的专题,结合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进行实践调查或社会实践体验

实践基地和社会实践

实践考查(20%)

教学目标1,2,3

网络新课堂

16学时

或32学时

培养学生对国内外形势以及国家政策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平台(对分易)

或专家讲座(腾讯会议)

线上考查(20%)

教学目标1,2,3

总计

64学时或80学时

附:课程理论课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理论课教学大纲

(供所有专业使用)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指导思想: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说明、宣传和教育。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通过专题讲授、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等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国情和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形成四个意识。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动。本课程分专题进行教学,每讲均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并积极主动地思考,课下吸收并实践。本课程与传统课程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理论性和时效性较强。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制定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育部和广东教育厅下发的每学年“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授课内容主要是分为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国外“形势与政策教育”,各学期具体教学内容由教师集体备课会议讨论决定。

2、考查:大一大二线下理论学时为36学时,每个学期理论9学时,四个学期共36学时。第四学期最后一节课随堂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以百分制评定成绩。本科学生大一大二理论课学习模块成绩为四个学期的平时成绩40%+作业考查60%=100分,占课程总成绩60%。

3、本课程辅助教材采用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出版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

内容为:

专题一: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3学时)

【掌握】:

1、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熟悉】:

1、能熟练运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分析我国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了解】

1、我国国情和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专题二: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3学时)

【掌握】:

1、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熟悉】:

1、能熟练运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分析我国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了解】

1、我国国情和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专题三:国外“形势与政策”教育(3学时)

【掌握】:

1、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熟悉】:

1、能熟练运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分析我国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了解】

1、我国国情和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附: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实践课教学大纲

(供所有专业使用)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1.指导思想: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说明、宣传和教育。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通过专题讲授、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等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国情和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形成四个意识。

教学目的:实践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课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理论联系实际和“‘两个课堂’、‘两支队伍’相结合”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在教学改革中,把实践教学纳入整个教育改革,其目的是深化课堂理论教学,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围绕当年社会热点,开展新政策带来的新变化进行调研查。

【实践形式】实地调查、走访、访谈等

三、使用教材

自编教材

四、实践教学要求

要求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考察或调研,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内化为心,外化为行。

课程采用小组环节与个人环节。选择小组环节的同学,以班级为单位,根据自愿原则,分成2-4个为组的学习小组,并推荐小组长一名。4年内,最后一个学期之前完成实践任务。

【考核标准】由任课老师进行考核:

(1)小组方案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10分)

(2)小组团队精神强,全员参与,走访过程不流于形式。(10分)

(3)考察过程材料真实、丰富。(30分)

(4)小组总结和小组成员个人心得深刻。(50分)

【提交材料】小组方案、走访过程材料、小组总结和小组成员个人心得。

(1)小组方案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10分)

(2)小组团队精神强,全员参与,走访过程不流于形式。(10分)

(3)参观过程材料真实、丰富。(30分)

(4)小组总结和小组成员个人心得深刻。(50分)

四、成绩评定方式

注重形成性评价,实践环节成绩占最终总评分的20%计入总成绩;实践教学成绩的具体考核方式见各项目考核标准。

五、学时:共12学时。

课程网络学习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网络课堂教学大纲

(供所有专业使用)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指导思想: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说明、宣传和教育。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通过专题讲授、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等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国情和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形成四个意识。

网络课堂是“形势与政策”课课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需求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将现代技术融入教学中,用新技术教,引导学生通过新技术“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正在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常态。在教学改革中,把网络教学纳入整个教育改革,其目的是拓展和深化课堂理论教学,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大学生通过网络课堂的学习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通过聘请校外知名专家以讲座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国家的政策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网络教学要求】教师每学期根据教育部关于该课程教学要点开展集体备课,将与专题讲授相关的内容上传至教学平台,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并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反应的问题,并结合专题的难点和重点,录制短视频,每个视频大约10分钟左右,上传到教学平台供学生学习;另外根据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形势与政策课要实行“形势与政策”课特聘教授制度,选聘社科理论界专家、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行业先进模范等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要求,我们将定期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以开设讲座的方式,通过腾讯会议为大家解读国家最新的政策和国内外形势。

【学习形式】超星平台、对分易平台、腾讯会议

【考核标准】学生完成平台的学习任务,并回答完问题,完成网络课堂学习。

三、使用教材

自编教材

四、网络新课堂教学要求

【网络学习要求】四年制本科生大三大四一共四个学期,每学期两次课,每次两学时,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学时共16学时。五年制本科生大三大四一共四个学期,每学期两次课,每次两学时,大五阶段,每个学期两次课,每次8个学时,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学时共32学时。

【学习形式】超星平台、对分易平台、腾讯会议

【考核标准】学生完成平台的学习任务,并回答完问题,完成网络课堂学习。

五、考核评价

网络课堂环节成绩占最终总评分的20%计入总成绩